审查调查是反腐败斗争的关键环节,而人才则是提升这一环节效能的核心。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对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面对当前腐败存量未清、增量仍在的复杂形势,如何推动审查调查人才快速成长、锻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专业队伍?
为什么必须加快审查调查人才成长?这三个紧迫点要认清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24年立案数量的增长,既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成效,也暴露出腐败问题的顽固性;
更棘手的是,腐败手段不断升级:从期权变现到影子公司,从权力寻租到隐蔽利益输送,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的隐蔽性越来越强。
这对审查调查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斗争本领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能破个案,更要能辨全局;不仅要精通纪法条文,更要善用系统思维推动个案查深、系统治透。
同时,审查调查工作绝非单独行动,而是涉及政治、纪法、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系统性工程。
从线索初核到案件突破,从证据固定到以案促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审查调查人员既钻得进细节又站得高全局。
可以说,人才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反腐败斗争的质效,更关系到党纪国法的权威和党的形象。
盘活现有资源:让存量人才释放最大效能
人才培养不是重新构建体系,更要注重盘活存量。如何让现有审查调查人员人尽其才?我们来看以下做法:
1. 优化配置,将优质资源集中用在关键岗位
深化纪委监委内设机构改革,将编制资源向办案一线倾斜,减少空编率;
按需补充法律、审计、金融等专业人才,让队伍结构更适配新型腐败特点;
加强干部交流流动,优化派驻(派出)机构人员结构,避免人员结构僵化。
2. 联动协作,攥指成拳强合力
室组地联动不是口号!通过横向整合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地方纪委监委的资源力量,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
纵向强化上下贯通,针对基层办案力量薄弱问题,通过提级办理、交叉办案、跟案学习等方式让基层审查调查能力强起来。
3. 人岗匹配,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领导班子带头:根据干部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分配岗位——比如,善于突破谈话的干部侧重攻坚突破,精于证据梳理的干部负责外围核查;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用实绩说话,让能力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避免错位使用。
加速成长:从选、训、战、管四步锻造高素质专业队伍
人才成长没有快速速成的途径,但有高效培养的方法。要抓住选、训、战、管四个关键环节,构建全周期培养体系:
1. 严把入口关,选对人选
新招录公务员突出政治标准首位,优先选用法律、纪检监察等专业对口人员;
拓宽选人视野,吸纳金融、审计、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跨界人才,让队伍知识结构更多元;
干部监督部门对拟提拔干部严格审核,确保人选既有能力又靠得住。
2. 精准施训,补短板、强长板
1. 共性能力打基础: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等方式,提升政治能力(如从政治高度分析问题)、纪法素养(如精准运用四种形态);
2. 个性能力提水平:针对办案能力短板——有的干部谈话突破能力弱,就开展模拟审讯实训;有的干部证据链构建速度慢,就组织典型案例复盘,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3. 实战锻炼,在实际工作中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战是最好的培养途径:
- 对无审查调查经验的干部,直接选派到一线轮岗锻炼,在跟案中熟悉流程、积累经验;
- 建立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结对机制,让业务骨干手把手传经验、教方法;
- 大胆使用年轻干部,让其在重大案件、复杂任务中承担主要任务,在实战中提升斗争本领。
4. 系统管理,既要促成长也要严约束
- 建立审查调查人才库,动态更新人员能力档案,分类培养谈话能手、证据专家、系统治理骨干,形成合理梯队;
- 坚持预防为先,强化对审查调查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通过内部督查、廉政风险排查等方式,防止灯下黑;
- 树立实干导向,对在办案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让干成事的有荣誉、有发展,激发队伍内生动力。
综合整理丨纪检监察杂志
关注公众号:泾渭数联智慧监督
西安泾渭数联聚焦“全流程、全要素,数字纪检监察体系”研究,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通过业务模型、自定义模型、AI模型等大数据监督工具,构建数字纪检、清廉国企、清廉医院、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解决方案。
目前已有产品包括:政治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政治生态动态监测、“1+9”监督、廉政档案、优化营商环境、纠治“四风”、农村“三资”监督、小微权力监督、基建工程监督、执法司法监督、招投标监督、案件质量评查、银行数据分析、话单数据分析、微表情智能分析、清廉国企、清廉医院、医德医风档案、医德医风考评、廉洁教育学习、廉洁教育测试、清廉行风建设、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