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详情
从 ‘零报告’ 到 ‘主动填’!看国家能源局如何破解填报难题?
来源:泾渭数联
发布时间:2025-08-19

“以前总担心填错了担责任,现在政策讲得明明白白,系统操作也简单,填报反而成了安心事。”

国家能源局一位干部的感慨,折射出该局在规范“插手干预过问打探”事项填报工作中的新变化。

近年来,针对党员干部插手干预、过问打探工作事项的监督,国家能源局联合驻委纪检监察组打出组合拳,通过机制优化、技术赋能、政策引导,推动填报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自觉”,为筑牢监督 防火墙探索出可复制的经验。

痛点直击:从“零报告”到“不敢填”的背后

“过去一翻填报台账,零报告占了绝大多数。” 国家能源局机关纪委相关负责人坦言,部分干部对“插手干预过问打探” 的界定模糊,担心说多错多

有的顾虑填报内容被泄露、影响同事关系;还有的因纸质填报流程繁琐、统计困难,导致“能不填就不填”。

这些思想顾虑和操作障碍,让原本应成为监督前哨的填报工作,一度陷入空转。

破题关键:机制优化 + 技术赋能,让填报松绑

针对问题,驻委纪检监察组会同国家能源局党组“精准开方”,从 2024 年起启动填报机制“升级版”:

1. 合并简化,消除认知盲区

将“插手干预和“过问打探”两项填报合并,不再区分填报人员身份(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统一填报标准

简化填报内容,聚焦“谁干预、什么事、怎么干预”等核心要素,让干部“看得懂、填得准”。

2. 直报系统,破解操作难题

开发网上直报系统,彻底告别纸质填报的繁琐。

机关纪委动态维护填报人员户头,每季度通过系统自动提醒;

填报数据由单位纪检干部直接汇总报送驻委纪检监察组,减少中间环节,既保障数据安全,又提升统计效率。

3. 补报推动,打破惯性思维

2024 年一季度,驻委纪检监察组推动机关纪委开展补报攻坚:

一方面通过专题宣讲会、案例解读,讲清“填报是保护不是追责”的政策导向;

另一方面明确“应报未报”的责任边界,消除干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顾虑。

这一轮“政策 + 技术”的组合推动,让填报数据从“零”到“实” 迈出关键一步。

成效显现:从“要我填”到“我要填”的转变

经过半年实践,国家能源局的填报工作发生显著变化:

1. 自觉填报成常态

越来越多干部主动报告“同事咨询项目进展”“亲属询问审批流程”等 “小事”,“如实报告” 逐渐成为日常监督的习惯动作。

2. 监督研判更精准

填报数据成为分析政治生态、排查廉政风险的“活字典”。通过梳理高频事项、重点岗位,纪检监察部门能更快锁定风险点,针对性开展提醒谈话、专项检查。

3. 经验推广扩效应

这一做法已在驻委纪检监察组综合监督的其他 4 家单位全面落地,为同类单位提供了“机制优化 + 技术支撑 + 政策引导”的监督范本。

纪检监察视角:监督提质的三点启示

国家能源局的实践,为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同类监督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1. 制度优化是基础

针对干部“不敢填、不会填”的痛点,及时调整填报规则,让制度更“接地气”“易操作”。

2. 消除顾虑是关键

通过政策宣讲、案例释纪,明确填报是义务更是保护,才能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如实反映问题。

3. 技术赋能是抓手

用信息化手段替代人工操作,既能提高监督效率,又能减少人为干扰,让数据更真实、监督更精准。

从零报告到主动填,不仅是一组数据的变化,更是监督理念从被动查向主动防的升级。

正如驻委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所说“让填报成为干部的自觉课,监督的防火墙才能越筑越牢。”

丨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关注公众号:泾渭数联智慧监督

西安泾渭数联聚焦“全流程、全要素,数字纪检监察体系”研究,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通过业务模型、自定义模型、AI模型等大数据监督工具,构建数字纪检、清廉国企、清廉医院、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解决方案。

目前已有产品包括:政治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政治生态动态监测、“1+9”监督、廉政档案、优化营商环境、纠治“四风”、农村“三资”监督、小微权力监督、基建工程监督、执法司法监督、招投标监督、案件质量评查、银行数据分析、话单数据分析、微表情智能分析、清廉国企、清廉医院、医德医风档案、医德医风考评、廉洁教育学习、廉洁教育测试、清廉行风建设、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