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领域。
从科研经费使用规范到招生录取流程透明,从领导干部作风端正到教师师德表现过硬,每个环节的作风质量,都直接关系育人环境的纯净度,影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的落地成效。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如何找准高校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今天,我们从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协同推进的视角,拆解这一核心任务。
为什么"三风协同"是高校作风建设的核心逻辑?
高校作风建设不是单点突破的零散工作,而是环环相扣的系统工作。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三者构成紧密的作风建设链条,缺一不可:
1. 党风政风起引领作用:
高校党委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领导核心,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决定办学方向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决策执行是否到位。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范“一把手”权力滥用、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动教育改革落地,都需要党委发挥带头作用。
若党风政风出现偏差,师德、校风建设便会失去正确方向指引。
2. 师德师风是关键支撑:
教师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直接引导者,其学术道德、育人态度、廉洁自律表现,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与学生成长。
教育部明确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首要标准,但实践中仍有个别教师存在学术不端、重科研轻教学、收受学生礼品等问题。
师德师风不过关,不仅会破坏师生信任,更会动摇高校育人根基。
3. 校风学风是基础保障:
从课堂纪律遵守到学术诚信坚守,从学生社团活动导向到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校风学风是师生共同塑造的育人环境。
只有校风清正、学风淳朴,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真正落地;
若校风松散、学风浮躁,即便党风、师德建设有成效,也难以形成长效育人环境。
简言之,党风正则师风正,师风正则校风清,校风清则学风淳。这一逻辑关系,正是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监督工作的核心切入点。
当前高校作风问题的高风险区在哪里?
近年来高校作风建设成效显著,但从监督执纪实践来看,仍有三类突出问题需重点关注,这些问题既是作风短板,也可能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1. 重点领域风腐交织问题突出:
科研经费管理、基建工程招标、招生录取、物资采购等环节,仍是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的高发区。
例如,部分干部在科研经费中虚列实验耗材开支、挪用经费用于非科研用途;
在基建招标中为特定企业设定倾向性条件,规避公平竞争;
在招生录取中利用特殊类型招生渠道搞利益输送,甚至与教师、企业形成利益链条。
这类问题需深化风腐同查同治,从作风问题入手排查腐败线索。
2.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新表现:
部分部门将留痕等同于落实,比如某项教学检查要求学院提交十几份台账却未实质查看教学效果;
有的领导干部对师生诉求推诿扯皮,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办事效率低,甚至以“需走流程”为由拖延解决学生就业帮扶、教师科研申报等实际问题,严重影响校园治理效能。
3. 师德失范存在隐性问题:
除了学术造假、收受礼品等显性问题,还存在重科研轻教学(上课敷衍了事、将主要精力放在课题申报上)、课堂言论不当(偏离课程内容发表与党的教育方针不符的观点)、利益关联教学(推荐学生购买特定教材或参加付费培训)等隐性问题。
这类问题往往通过日常教学、师生互动显现,需通过多渠道捕捉线索。
纪检监察如何推动"三风协同"走深走实?
纪检监察部门需紧扣“监督的再监督”定位,不越位、不缺位,从四个维度发力,推动三风形成协同效应:
1. 压实主体责任,抓牢党风政风关键
具体而言,需督促高校党委将作风建设纳入党建考核、巡视整改、年度述职内容,未达标的要制定整改台账并限时完成。
重点监督领导干部落实民主集中制、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情况,比如查看基建项目、大额资金使用的决策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存在“一言堂”现象。
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也倒查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的监管责任,强化党委抓作风建设的主动性。
2. 紧盯师德师风,守住育人关键领域
联合人事、教务部门制定师德负面清单,明确课堂发表不当言论、学术数据造假、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12类禁止行为,并将清单纳入教师聘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审核环节。
日常监督可通过三种方式推进:
一是受理学生匿名举报,定期梳理师德相关线索;
二是抽查教师教案课件、课堂录像,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育人要求;
三是列席教师座谈会,直接听取教师对师德建设的意见及问题反映。对查实的师德失范行为,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取消相关荣誉及晋升资格,典型案例在校园内公开通报,形成警示效应。
3. 整治重点领域,筑牢廉洁防线
聚焦科研、基建、招生等高风险区,推动完善内控机制:
- 科研经费实行全流程监管,从项目立项时的预算审核,到执行中的耗材采购、差旅报销抽查,再到结题时的经费审计,每个环节都留存监督记录,防止虚列开支、挪用经费;
- 基建工程推行阳光招标,通过公开招标平台发布信息,邀请师生代表、纪检干部参与招标监督,关键环节如标底制定、评标过程全程留痕,杜绝暗箱操作;
- 招生录取实施六公开(公开招生计划、录取规则、录取进度、录取结果、咨询渠道、举报方式),接受师生及社会监督。对重点领域的问题线索,优先办理、深挖细查,做到查处一个、震慑一片。
4. 纠治形式主义,提升治理效能
开展作风效能提升专项监督,重点整治三类问题:
一是“层层加码”(上级要求提交1份总结,下级却要求提交3份不同版本);
二是“过度留痕”(用台账厚度衡量工作成效);
三是“推诿扯皮”(部门间以“不属于职责范围”为由拒绝配合)。推动高校精简会议文件,明确“每月无会周”、同类文件合并下发;
优化审批流程,将教师科研经费报销、学生奖助申请的审批时限压缩30%,让干部教师把精力从“填表格”转向“干实事”。
同时,建立师生诉求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校长信箱、纪检接访窗口、线上反馈平台等渠道,对师生反映的问题分类登记、限时办结,打通服务师生的关键环节。
高校作风建设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育人保障工作。
纪检监察部门需以“三风协同”为抓手,既抓具体问题整改,也建长效机制,持续净化校园政治生态与育人环境,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实作风保障。
关注公众号:泾渭数联智慧监督
西安泾渭数联聚焦“全流程、全要素,数字纪检监察体系”研究,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通过业务模型、自定义模型、AI模型等大数据监督工具,构建数字纪检、清廉国企、清廉医院、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解决方案。
目前已有产品包括:政治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政治生态动态监测、“1+9”监督、廉政档案、优化营商环境、纠治“四风”、农村“三资”监督、小微权力监督、基建工程监督、执法司法监督、招投标监督、案件质量评查、银行数据分析、话单数据分析、微表情智能分析、清廉国企、清廉医院、医德医风档案、医德医风考评、廉洁教育学习、廉洁教育测试、清廉行风建设、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