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问答
今日解答:
1.谁有权撤销纪委不当处分,如何操作?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醉驾被判拘役是否必须被开除公职?
01
谁有权撤销纪委不当处分,如何操作?
在处理纪委不当处分的问题上,有三个关键的党组织拥有撤销权:上级纪委、同级党委以及有权独立作出处分决定的纪委(纪检组)。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情况。
1
上级纪委:权威监督,公正裁决
案例
2016年10月16日,某市纪委通报了一起关于中南校区部分教师聚餐饮酒被县纪委通报批评的事件。
市纪委审核后认为县纪委在处理依据和方式上存在不当问题,决定撤销县纪委的处理决定,并由市纪委进行全面核实,最终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操作步骤
-
初步审核
上级纪委收到申诉后,会进行初步审核,确认是否存在不当处分。
-
全面调查
如果初步审核发现问题,上级纪委将进行全面调查,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
撤销决定
根据调查结果,上级纪委可以决定撤销原处分决定,并重新作出处理。
-
责任追究
对于原处分决定中存在的问题,上级纪委还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2
同级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复查
案例
某县农村公路局扶贫干部张某因不正确履职被县纪委处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县委责成县纪委进行全面复查,发现原处分决定定性不准确,处理不恰当。
最终,县纪委常委会决定撤销对张某的党纪处分。
操作步骤
-
高度重视
同级党委接到申诉后,应高度重视,迅速责成相关部门进行全面复查。
-
全面复查
复查过程中,要确保所有证据和事实都被充分考虑,确保公正公平。
-
撤销决定
根据复查结果,同级党委可以决定撤销原处分决定,并重新作出处理。
-
公开通报
撤销决定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开通报,以示公正透明。
3
有权独立作出处分决定的纪委(纪检组):党员权利的保障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党员享有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的权利。
这一权利为党员提供了多层次的救济途径。
操作步骤
-
受理申诉
有权独立作出处分决定的纪委(纪检组)收到申诉后,应立即受理并进行初步审核。
-
全面调查
如果初步审核发现问题,纪委(纪检组)将进行全面调查,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
撤销决定
根据调查结果,纪委(纪检组)可以决定撤销原处分决定,并重新作出处理。
-
反馈结果
撤销决定后,应及时向申诉人反馈结果,并确保其权益得到保障。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
分级立案原则
一般根据对党员的违纪问题实行分级立案的原则和处分党员批准权限规定,由相应一级纪检机关承办。
-
申诉渠道
受处分党员申诉时,虽然可以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申诉,但有权受理和作出处理的只能是原处分决定机关及其上级党组织。
-
下级党组织的角色
原处分决定机关的下级党组织因不掌握情况且无权处理,收到受处分党员的申诉材料后,应迅速报告上级处理。
-
上级党组织的角色
原处分决定机关的上级党组织收到受处分党员的申诉材料后,应迅速转交下级处理,确有必要的也可以调卷审查。
-
调查的重要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仅凭受处分党员的申诉材料,直接作出变更原党纪处分决定的做法是不负责任和不可取的,应当坚决予以杜绝。
撤销纪委不当处分是一个严谨而公正的过程,要确保每一步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02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醉驾被判拘役是否必须被开除公职?
醉驾不仅危及公共安全,还可能对个人的职业生涯造成严重影响。那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醉驾被判拘役,是否一定会被开除公职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
1
-
开除公职处分
如果判决是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生效之后作出的,监察机关将依据该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
2
非行使公权力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
行业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
如果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是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则可以由其行业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依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规定作出相应的处分。
3
-
公立学校的普通教师、公立医院的医生
非监察对象:虽然他们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但不属于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也不属于监察对象。监察机关不宜直接对其作出处分。
-
事业单位工勤人员
非监察对象:打字员、司机等事业单位工勤人员通常不行使公权力,故不属于监察对象。由单位主管部门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相关规定进行处分。
总体来说,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生效后被判处刑罚的,通常会被开除公职;
而非行使公权力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则可能会受到其他形式的处分,具体取决于单位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