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纪检监察机关融入文化强国建设指明方向。
本文系统梳理核心要点与实践路径,助纪检监察工作者把握新时代监督执纪与文化建设的融合点。
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脉络
文化自信的奠基
2016 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 “文化自信” 纳入 “四个自信”,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为后续文化建设筑牢根基。
思想体系的成型
2023 年 10 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 “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其定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明确了 “七个着力” 的实践要求。
理论阐释的深化
2024 年 12 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等进行了系统阐释。
紧密融合习近平文化思想与纪检监察工作
以政治监督为统领,筑牢文化安全防线
1.精准监督重点
聚焦党中央关于文化领域的决策部署,如文物保护、网络意识形态、文艺创作导向等,建立专项监督台账。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着重排查文化单位是否存在落实政治责任不力、阵地管理疏漏等问题,确保文化领域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2.创新监督机制
探索 "室组地" 联动监督模式,联合宣传、文旅、广电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借助大数据技术筛查文化项目资金流向,关注舆情热点中的廉政风险,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3.强化监督成果转化
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文化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纳入政治生态分析报告,推动建立文化领域 "三重一大" 事项决策负面清单,为文化单位的决策提供参考,避免出现违规决策等情况。
以廉洁文化为切口,构建 "三不腐" 长效机制
1.教育体系化建设
打造 "廉洁文化+" 教育矩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纪律故事,将《觉醒年代》等文艺作品中的纪律元素转化为警示教育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2.阵地立体化拓展
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嵌入廉洁主题展览。运用 VR 技术重现党史中的纪律审查经典案例,建设数字化廉政教育基地,为党员干部提供沉浸式的廉洁教育体验,提升教育效果。
3.机制常态化运作
推动将廉洁文化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建立文化项目廉洁风险评估机制。
在文艺评奖、文化基金审批等环节设置 "廉洁观察员",对可能出现的廉洁风险进行实时监督,确保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廉洁规范。
以舆情引导为抓手,守好意识形态主战场
1.建立舆情研判机制
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构建 "专家智库 + 大数据监测 + 基层信息员" 的三级预警体系。
及时发现舆情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2.创新纪法宣传话语体系
创作纪检监察题材微电影、廉政漫画等新媒体产品,用 "网言网语" 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文化领域相关条款。
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向广大网民宣传纪法知识,增强纪法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完善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制定文化领域突发事件监督执纪快速响应流程,建立典型案例发布机制。
及时回应 "反腐影响文化发展" 等错误论调,澄清事实真相,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反腐败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以能力建设为基础,锻造文化型纪检铁军
1.复合型人才培养
开设 "文化 + 纪检" 专题培训班,系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文化遗产保护纪律要求。
培养既懂纪检业务又熟悉文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提升纪检监察干部在文化领域开展工作的专业能力。
2.监督能力提升
编制《文化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查办指南》,总结演艺圈 "天价片酬"、文物系统 "监守自盗" 等新型案件的查办经验。
通过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在文化领域查办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3.调研机制创新
开展 "文化单位政治生态" 专题调研,建立文化系统领导干部 "廉情活页夹",重点标注书画收藏、文艺交往等廉政风险点。
通过深入调研,全面了解文化单位的政治生态状况,为精准监督提供依据。
以系统思维为方法,构建文化监督大格局
1.统筹监督力量
推动建立宣传、统战、民族宗教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在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战略中嵌入监督模块。
整合各方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共同保障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2.深化标本兼治
针对文化领域 "雅贿""雅腐" 现象,推动完善艺术品交易登记制度,建立重大文化项目 "廉洁承诺 + 全程留痕" 机制。
从源头上防范腐败问题的发生,同时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做到标本兼治。
3.强化国际传播
配合 "一带一路" 文化交流项目,加强对外文化合作中的纪律监督,讲好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故事。
通过国际传播,展示中国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国际形象。
各地纪委经验做法借鉴
1.强化政治监督,推动文化使命落实
纪检监察机关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 “第一政治要件”,围绕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政治监督。
例如,贵州省纪委监委通过实施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十百千工程”,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廉洁文化与政治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确保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坚决扛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责任。
2.挖掘文化资源,推动廉洁文化建设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本地文化资源,推动廉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如苏州市围绕古城保护构建三级协同监督机制,挖掘文物古迹中的廉洁因素,建设干部政德教育基地;
济宁市深入挖掘古圣先贤、清官廉吏等文化资源,通过建设廉洁教育馆、绘制廉洁地图、组织廉洁剧目汇演等方式,让廉洁文化融入社会治理,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例。
3.加强教育监督,推动文化传承
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监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督促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全过程,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
4.创新宣传方式,提升文化传播力
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多种方式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日报社纪检监察组督促6家媒体单位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创新话语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江苏省苏州市通过排演《十五贯》、《雪篷送米图》等传统戏剧,让廉洁文化以生动的形式在社会中传播,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结合地方特色,推动文化与治理融合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地方特色,推动文化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浙江省通过强化乡村振兴,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融入清廉村居建设,深化示范促廉、制度固廉、监督守廉、数字助廉、清风护廉“五廉协同”,夯实乡村治理“廉基础”,强化乡村振兴“廉动力”;
安徽省凤台县纪委监委坚持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1+3+N”工作新模式,
即建设清廉凤台“一条主线”,强化阵地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做实警示教育“三个抓手”,形成县直机关、学校、医院、乡镇、村(社区)N个廉洁单元齐头并进的廉洁教育网络。
结语
中央纪委常委会的集体学习,为我们标定了“以文培元、以廉促治”的行动坐标。
新征程上,纪检监察人既要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也要成为文化自信的“传播者”,让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正风肃纪的实践中绽放时代光芒!
西安泾渭数联聚焦“全流程、全要素,数字纪检监察体系”研究,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通过业务模型、自定义模型、AI模型等大数据监督工具,构建数字纪检、清廉国企、清廉医院、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解决方案。
目前已有产品包括:政治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政治生态动态监测、“1+9”监督、廉政档案、优化营商环境、纠治“四风”、农村“三资”监督、小微权力监督、基建工程监督、执法司法监督、招投标监督、案件质量评查、银行数据分析、话单数据分析、微表情智能分析、清廉国企、清廉医院、医德医风档案、医德医风考评、廉洁教育学习、廉洁教育测试、清廉行风建设、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