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而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这“四项监督”,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 “四梁八柱”。
如何让这四项监督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发力”?
今天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划重点、提对策,助纪检人在工作中找准方向、破解难题!
为什么要统筹“四项监督”?
无论哪种监督,核心都是扛牢“两个维护”政治责任 —— 盯紧权力运行是否规范、政策落实是否到位、政治立场是否坚定。
纪律监督严党纪、监察监督全覆盖、派驻监督近距离、巡视监督抓根本,最终都是为了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让党和人民的权力不跑偏、不变质。
1. 纪律监督:抓早抓小,用“六项纪律”给党员干部划红线;
2. 监察监督:对公权力“全链条”监督,覆盖所有公职人员;
3. 派驻监督:扎根驻在部门,全天候“贴身监督”,发现问题更及时;
4. 巡视监督:“政治体检”找深层问题,推动改革促发展。
四类监督主体、客体交叉重合,内容方式互补,只有拧成 “一股绳”,才能织密监督网络。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打破分散监督模式,四级巡视巡察体系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法规不断完善,
为“四项监督”衔接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支撑和基本的法规制度依据。
当前监督协同有哪些难题?
有的单位把监督当“别人家的事”,“各扫门前雪”,联动配合靠“催”不靠“主动”;
数据不互通、线索重复查,“信息孤岛”导致监督效率低;
衔接流程模糊、责任边界不清,会商制度成“摆设”,全靠“一事一议”;
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基层监督 “走马观花”,专业人才短缺;
查完就了事,整改跟踪不严、警示作用不显,“后半篇文章”没做透。
破解难题的五个关键办法
1.树立“一盘棋” 思维:谋划工作时通盘考虑,部署任务时明确协同节点,落实责任时拧紧 “责任链”,党委(党组)、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巡视巡察机构各负其责,杜绝 “甩锅”“推诿”;
2. 厘清职责边界:制定监督事项清单,解决越位、错位、失位问题,让每项监督 “靶向精准”。
1. 内部建机制:定期开监督信息交流会,共享问题线索、政治生态分析等 “干货”,避免重复劳动;
2. 外部拓渠道:对接公安、审计、财政等部门,搭建跨领域信息共享平台,探索“智慧监督”,用大数据筛查异常线索,早发现、早处置。
1. 政治监督常态化: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四类监督同步跟进,紧盯“关键少数”,压实政治责任;
2. 问题导向抓统筹:建立联合研判机制,针对行业性、区域性问题,协同开展专项监督、案件查办,形成“发现问题 — 整改落实 — 建章立制”闭环;
3. 完善会商制度:明确“谁来衔接、怎么衔接”,用制度化避免 “拍脑袋”协调。
1. 盘活人力:推动纪委监委、派驻、巡视干部轮岗交流,跨部门抽调审计、法律等专业人才,组建监督专班;
2. 攥紧“拳头”:以党风政风监督室为 “枢纽”,统筹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巡视组力量,开展 “室组地” 联动监督,集中突破复杂问题。
1. 整改监督动真格:建立整改台账,派驻机构、巡视组联合督导,对敷衍整改的严肃问责;
2. 考核评估数字化:用 “书面检查 + 量化评分” 精准衡量整改成效,纳入政治生态考核;
3. 成果共享全贯通:案件查办中发现的系统性问题,及时移交专项治理;巡视反馈问题,同步纳入日常监督重点,实现 “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
转发收藏!
一起在实践中深化“四项监督”统筹衔接,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丨
西安泾渭数联聚焦“全流程、全要素,数字纪检监察体系”研究,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通过业务模型、自定义模型、AI模型等大数据监督工具,构建数字纪检、清廉国企、清廉医院、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解决方案。
目前已有产品包括:政治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政治生态动态监测、“1+9”监督、廉政档案、优化营商环境、纠治“四风”、农村“三资”监督、小微权力监督、基建工程监督、执法司法监督、招投标监督、案件质量评查、银行数据分析、话单数据分析、微表情智能分析、清廉国企、清廉医院、医德医风档案、医德医风考评、廉洁教育学习、廉洁教育测试、清廉行风建设、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产品。
关注公众号:泾渭数联智慧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