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监督一线,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困惑?
牵头专项整治却成 “全包办”,协调部门联动反被喊 “啥都管”,明明是 “监督的再监督”,却不知不觉成了 “全能兜底”……
“专责” 为何变 “全责”?
这场关于职责定位的深度思考,值得每一位纪检监察人关注!
从“协助”到“替代”?警惕越位错位的三大信号
当纪委监委从 “牵头协调” 变成 “全程主导”,当党委主体责任被虚化、职能部门监管责任被弱化,监督合力反而会打折扣。
党委“甩手掌柜”,纪委“被动主抓”
有的地方党委将监督职责一股脑推给纪委,既无统筹机制也无平台支撑,导致基层纪委 “单打独斗”,甚至替职能部门 “跑腿打杂”。
专班牵头变“统管”,监管责任“空心化”
联合监督中,个别纪检监察机关大包大揽,代替职能部门抓具体业务监管,既偏离 “监督的再监督” 定位,也让主责部门产生 “依赖症”。
线索移送 “量少质低”,协同机制 “空转”
部分监督主体主动性不足,甚至多年 “零移送” 问题线索,暴露出贯通协调的责任链条未压实。
回归定位:把握 “协助引导推动” 的三重逻辑
党章赋予纪检监察机关 “专责监督” 职责,核心在 “协助党委”“引导协同”“推动落实”,而非 “大包大揽”。
牵住党委 “牛鼻子”,贯通 “两个责任”
北京市丰台区案例:党委统筹是关键 —— 区委牵头专项审计、政府组建多部门工作组,纪委当好 “粘合剂”,才能破解跨领域监督难题。
纪检监察机关要当好党委的 “参谋助手”,推动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成果共用机制,让党委 “挂帅又出征”。
激活 “监督共同体”,各归其位、各尽其责
广西贺州市联合督查信访积案的经验:纪委从 “作风纪律” 切入,信访局从 “业务办理” 发力,同向同题、优势互补,才能实现 “1+1>2”。
纪检监察机关要善于 “抓纲带目”,督促职能部门扛牢监管责任,避免 “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用问责倒逼担当,用机制保障长效
四川自贡、河南项城审计机关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线索查实率高,是纪审联动的制度化支撑;
北京西城区纪委监委建立监督贯通协同效果评价体系,将贯通协调纳入考核、嵌入问责,破解 “不愿协同、不会协同” 症结。
一线破题:三个典型场景的实践路径
给纪检监察人员的三点提醒
纪检监察是 “监督体系的枢纽”,不是 “万能灭火器”,聚焦主责才能攥紧拳头、精准发力。
从政治高度谋划监督,推动各类监督在党的领导下“同频共振”,而不是“各自为战”。
协助不代劳、牵头不统管、监督不缺位,用责任清单厘清“可为”与 “不可为”。
结语
从“专责”到“全责”,差的不是担当,而是对职责定位的精准把握。
把“协助引导推动”落到实处,就能激活党委统筹的“龙头”、拧紧部门协同的“链条”、夯实制度保障的 “底座”,让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威力真正释放!
你在工作中遇到过哪些“职责边界”困惑?如何破解?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西安泾渭数联聚焦“全流程、全要素,数字纪检监察体系”研究,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通过业务模型、自定义模型、AI模型等大数据监督工具,构建数字纪检、清廉国企、清廉医院、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解决方案。
目前已有产品包括:政治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政治生态动态监测、“1+9”监督、廉政档案、优化营商环境、纠治“四风”、农村“三资”监督、小微权力监督、基建工程监督、执法司法监督、招投标监督、案件质量评查、银行数据分析、话单数据分析、微表情智能分析、清廉国企、清廉医院、医德医风档案、医德医风考评、廉洁教育学习、廉洁教育测试、清廉行风建设、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产品。
关注公众号:泾渭数联智慧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