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隔空送礼”“亲属代收”“电子卡券” 等新型腐败手段频发,纪委面临 “发现难、认定难、根治难” 的挑战。
假期作为监督 “关键考期”,亟需精准打击隐形变异的违规收送礼行为。
本文结合最新案例、纪法条款与实战经验,构建 “预警 - 识别 - 查办 - 防控” 全流程工作体系,为一线纪检干部提供可复制的操作框架。
一、典型案例敲响警钟:传统手段与新型套路的双重警示
传统 “人情往来” 背后的利益输送
某经济开发区原副主任曹某某在 2013 年至 2021 年节日期间,累计收受管理服务对象高档烟酒等礼品折合 8.8 万余元,以 “地方特产” 名义掩盖权钱交易。因其未及时退还礼品、未向组织报告,处分等级从 “警告” 升级为 “严重警告”。
此案暴露两大问题:一是节日成为“感情投资”温床,二是“管理服务关系”下的隐蔽输送易被“人情”包装。
新型 “无接触式送礼” 的监管盲区
2024年,某国企项目经理王某通过微信接收供应商发送的“京东E卡兑换码”累计1.2万元,附“节日福利” 备注;
某车企采购总监李某以 “产品试用” 名义长期使用供应商提供的高档相机,期满后 “象征性支付 1 元” 据为己有。
此类依托电子媒介、试用赠予的新型手段,正成为监督新难点。
警示启示:节日是违规收送礼 “高发期” 而非 “真空期”,纪委必须打破 “传统手段已查尽” 的思维定式,对 “老问题新表现” 保持高度敏感。
精准认定 “收礼” 违纪:三大核心要件与实务边界
1.关键岗位人员:领导班子成员、采购 / 审批 / 资产处置等岗位管理者;
2.特殊情形人员:国企混改引入的市场化高管、项目合作方中实际从事公务的党员(无论是否体制内身份);
3.集体违纪追责:党组织集体决策送礼 / 收礼的,同时追究领导责任者与直接责任者(如超标准向关联企业 “新年拜访” 送礼)。
1.“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 的预防性认定
无需证明实际利益输送,只要存在管理监督、服务合作等关系(如国企与供应商、下属企业),即推定影响公务可能性。
抗辩应对:若被调查人以 “私人朋友” 抗辩,需核查:
①6 个月内是否存在业务关联;
②礼品价值是否显著超出其收入水平;
③是否 “低价值高频次” 累计送礼(如每月送烟酒,年累计超万元)。
2. “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 的客观判断
结合当地经济水平、行业惯例、个人经济能力综合认定(例:某地区正常礼金 200-500 元,单次收 5000 元购物卡即超标)。
实操要点:应制定《礼尚往来参考标准》,明确婚丧嫁娶、节日问候等场景的合理价值区间,杜绝 “人情” 外衣下的腐败。
纪委实战指南:节日监督 “五步工作法”
1. 看举报要素:
-
时间(节假日前 1 周内)
-
地点(办公室 / 住所 / 快递点)
-
物品(含 “高档”“卡券”“兑换码” 等关键词);
2. 定可查等级:
-
红色线索(必查):细节清晰(如 “4 月 28 日 15 点,XX 公司王经理在办公室送 2 箱茅台”);
-
黄色线索(跟进):匿名但指向具体岗位(如 “某采购部领导长期收供应商礼物”);
-
白色线索(暂存):无实质内容的泛化举报(如 “有人收礼,你们看着办”)。
1.关系证据:
-
梳理业务合同、审批记录、资金往来凭证(例:投资部经理收受被投企业礼品,需调取项目尽调报告、打款记录);
2.财物证据:
-
实物:调取购物小票、物流信息(核查寄件人手机号是否与业务对接人重合)、奢侈品鉴定报告;
-
电子礼品:追踪微信 / 支付宝转账记录(含附言)、卡券兑换 IP 地址,必要时委托技术公司恢复删除数据;
-
现金:追查送礼人单位套取现金的发票、银行提现记录。
3.主观证据:
-
谈话重点:“是否明知对方身份及业务关联?”“亲属代收时是否知情默许?”(若家属代收后告知本人且未反对,推定 “默认收受”)。
1.细节追问法:
从具体场景切入,如 “去年中秋,XX 公司张经理到你家带了什么?你当时如何处理包装?” 通过物品细节破除笼统否认;
2.证据施压法:
出示业务往来证据后追问,“你作为审批负责人,明知对方有项目申请,为何收礼?是否考虑过影响公正履职?”;
3.行为印证法:
核查收礼后的履职记录,“收到礼品后,你在供应商付款流程中是否缩短审批时限?未退回也未上交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出现以下情形,立即启动纪法衔接:
-
收礼后为对方谋取不正当利益(如违规中标、低价转让资产);
-
收受财物累计超 3 万元(刑事立案标准);
-
存在索贿行为(主动暗示 “节日缺礼品”“需要购物卡”)。
联动机制:与地方监委、司法机关共享证据,避免 “就纪论纪”,对涉嫌犯罪的依法采取留置、搜查等措施。
长效防控:制度 + 科技构建监督闭环
依托 “数字纪检一体化监督平台”,将节日监督纳入 “两个责任” 清单化管理:
1. 任务分解数据化:
系统自动生成《节日监督责任清单》,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如节前教育部署)、纪委监督责任(如线索核查),细化为 “发送廉洁短信”“关键岗位排查” 等可量化任务,关联责任人与完成时限;
2. 动态跟踪智能化:
通过 “政治监督闭环模块” 实时追踪任务进度,未按时完成的自动触发短信预警,超期 3 天亮黄灯督办,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全面从严治党考核,与职级晋升直接挂钩;
3. 履责考评自动化:
系统根据任务完成质量、问题处置效率等 12 项指标,自动生成《节日监督履职报告》,实现 “事前部署 — 事中督办 — 事后考评” 全流程线上留痕。
1. 跨部门数据互通:
打通审计、财务、采购等系统数据,节日期间自动抓取 “异常报销记录”(如含 “礼品”“购物卡” 关键词)、“供应商高频互动”(节前 3 天与关键岗位通话超 5 次)等信息,实时推送纪检组研判;
2. 线索移送闭环管理:
建立《节日问题线索电子台账》,对审计发现的 “超标准礼品采购”、财务预警的 “节前进项发票异常”,通过平台一键转办,纪检组处置结果同步反馈至监督部门,形成 “发现 — 移送 — 整改 — 反馈” 闭环;
3. 监督结果刚性运用:
将节日监督成效纳入党风廉政考核,平台自动生成各部门 “廉洁过节指数”,作为干部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对连续两年指数末位的部门,启动约谈程序。
1. “互联网 + 廉洁教育” 智库:
平台内置 “节日腐败案例库”,按 “电子礼品”“亲属代收” 等场景分类。
2. AI 智能辅助系统:
基层纪检人员可通过 “监督执纪问答” 功能,实时查询 “亲属代收如何认定知情”“虚拟货币送礼取证要点” 等实务问题,系统秒级推送相关纪法条款与历史案例;
3. 在线考练平台:
自动生成节日监督专项考卷,聚焦 “新型手段认定”“证据链构建” 等高频考点,支持手机端答题。
围绕招采、财务等重点领域,通过平台数据建模实现精准监督:
1. 招投标领域:
运用 “围串标监督模型”,比对供应商联系人电话、股东关联(接入企查查数据),若节日前后出现 “关联企业集中向同一岗位送礼”,立即触发红色预警;
2. 电子礼品追踪:
通过资金监测模块,抓取微信红包超 500 元且附 “节日祝福” 备注、购物卡券兑换码发送记录,自动关联收发双方业务往来(如近半年存在审批记录),生成《异常交易核查单》;
3. 可视化预警处置:
异常数据以雷达图、热力图形式直观呈现(如 “某领导家庭地址节日收件量超均值 3 倍”),纪检组线上派单核查,处置结果同步录入平台,实现 “问题发现 — 线索处置 — 整改归档” 全流程数字化留痕。
五一特别提醒:警惕三类 “新型收礼” 套路
1.“电子伪装术”:
微信红包附 “节日祝福”、购物卡券兑换码、虚拟货币(如比特币),需核查转账时间(节假日前集中发送)、资金流向(是否关联业务审批节点);
2.“试用变赠送”:
供应商以 “产品测试” 名义长期提供汽车、数码产品,期满后 “1 元转让”,需审查使用协议(是否含 “到期赠予” 条款)、费用报销记录(是否由企业承担保养费);
3.“亲属代收”:
通过子女、配偶收礼并声称 “不知情”,需调查送礼人是否事前微信明示 “请转交领导”,及亲属与本人的日常沟通记录(如家庭群聊中提及 “某叔叔送了礼物”)。
以“节点监督”守护清风
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节日纪律是作风建设的 “试金石”。
纪委要始终牢记:查处违规收送礼不是 “小节”,而是铲除腐败土壤的关键抓手。
这个五一,让我们以案例为镜、以科技为翼、以制度为盾,对 “节日腐败” 露头就打 —— 用精准监督守护公平清朗的工作环境,让廉洁过节成为全体劳动者最珍贵的 “劳动节礼物”。
关注公众号:泾渭数联智慧监督
西安泾渭数联聚焦“全流程、全要素,数字纪检监察体系”研究,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通过业务模型、自定义模型、AI模型等大数据监督工具,构建数字纪检、清廉国企、清廉医院、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解决方案。
目前已有产品包括:政治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政治生态动态监测、“1+9”监督、廉政档案、优化营商环境、纠治“四风”、农村“三资”监督、小微权力监督、基建工程监督、执法司法监督、招投标监督、案件质量评查、银行数据分析、话单数据分析、微表情智能分析、清廉国企、清廉医院、医德医风档案、医德医风考评、廉洁教育学习、廉洁教育测试、清廉行风建设、清廉学校、清廉银行等产品。
